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针对自闭症儿童认识星期、月份理解缓慢的情况,在全托模式中通过老师全天候的生活化引导,让抽象时间概念变成可触摸的日常片段。
每天清晨,老师会牵着孩子的手走到教室门口的“时间角”,那里挂着七只不同颜色的小熊玩偶,分别对应星期一到星期日。老师轻轻拿起当天的小熊,比如周一的蓝色小熊,放在孩子手心说:“今天是蓝色小熊值班哦,我们要和它一起吃早餐、搭积木。”孩子触摸着小熊柔软的绒毛,看着老师手指划过小熊身上的“周一”字样,在触觉与视觉的双重感知中,慢慢将颜色、玩偶与星期建立起最初的联结。
全托生活里,用餐时间是渗透月份认知的自然场景。每当午餐端上应季水果,老师会指着盘中的草莓说:“四月的草莓最甜啦,就像我们日历上四月卡片的粉色一样。”十月的午餐桌上出现柿子时,老师会拿起一片果肉,让孩子观察橙红色的果肉:“这是十月的柿子,和我们昨天摸过的十月树叶颜色是不是很像?”晚间洗漱时,老师会和孩子一起看浴室墙上的月份贴纸,边挤牙膏边念:“现在是十二月,贴纸里的雪花会在周末落在我们的小窗上哦。”这些藏在生活细节里的引导,让月份不再是日历上冰冷的数字,而是与食物味道、自然变化息息相关的温暖存在。
在户外活动中,老师会利用环境中的时间线索进行随机教学。散步时路过园区的公告栏,老师会停下脚步,指着公告上的日期问:“看看这个‘5’后面跟着的是‘月’哦,五月的时候我们在这里看过小麻雀学飞呢。”荡秋千时,老师会轻轻推孩子并数数:“星期二的风轻轻吹,我们要荡到第七下,因为今天是一周的第二天呀。”全托模式下的连续陪伴,让老师能敏锐捕捉到孩子的每一个注意力瞬间——当孩子盯着天空中南飞的大雁发呆时,老师会轻声说:“这是十一月的大雁,它们要去温暖的地方,就像我们十一月要换上厚外套一样。”
星贝育园的老师从不用刻板的教学卡片强迫孩子记忆,而是把星期和月份藏进每日的生活仪式里。穿衣服时,老师会故意“弄错”袜子颜色:“哎呀,今天该穿黄色袜子还是红色呢?哦对了,星期三是红色袜子日,因为红色小熊说它今天想和我们一起画画!”睡前故事时间,老师会翻开自制的月份绘本,指着画页上的雪人说:“十二月的晚上,月亮会给雪人戴上星星围巾,就像我们今晚要盖的蓝色被子一样暖和。”当孩子某天突然指着窗外的落叶说“十一月”,或是在穿袜子时主动拿起对应星期的颜色,老师会立刻用孩子熟悉的拥抱和哼唱给予回应,让这份微小的进步成为继续探索的动力。
在这里,全托不是简单的照料,而是让时间认知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。老师用日复一日的陪伴,在穿衣、吃饭、游戏的间隙,为自闭症儿童铺就一条通往时间概念的温柔小径。没有刻意的课堂,没有生硬的考核,只有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引导——就像春日里的细雨,无声地浸润着每一颗破土的种子,让孩子们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,按照自己的节奏,慢慢读懂星期与月份的秘密,让抽象的时间终于在生命里留下可感知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