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范围内,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。目前,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,普遍认为与遗传、环境等多因素相关,且缺乏根治药物。近年来,饮食干预作为一种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,在缓解和预防部分精神疾病方面展现出积极效果,在自闭症领域也逐渐受到关注。
从调节机制来看,饮食中的营养素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影响自闭症患者的神经发育。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异常可导致神经递质合成受阻,进而影响神经传递,造成患者在社交、语言表达等方面出现障碍。能量代谢异常则可能使大脑能量供应不足,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与活动。脂肪酸代谢同样关键,研究显示,自闭症儿童血浆中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,而这些脂肪酸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。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,可能与自闭症儿童脂肪代谢困难或摄入不足有关,并且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症状,如攻击性、阅读障碍等,也与脂肪酸代谢异常或摄入不足紧密相关。
除了上述代谢途径,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等过程也在自闭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。同时,肠道菌群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。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活性,而肠道微生物又能通过肠 - 脑轴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与功能。例如,食物中的抗性淀粉、低聚糖等虽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,但能被肠道微生物转化为短链脂肪酸,为宿主提供能量与营养物质,其中丁酸具有抑制结肠癌、预防感染等作用,对维持肠道和大脑健康意义重大。
在实践方面,多种特殊饮食疗法已应用于自闭症治疗。无麸质、无酪蛋白饮食颇具代表性,谷蛋白和酪蛋白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,加重自闭症症状。它们在体内无法完全分解,会产生具有神经毒性的外啡肽,干扰大脑正常工作,还可能伴有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大脑。研究表明,该饮食疗法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症状的有效率达 51% 。特殊碳水化合物饮食疗法旨在减少饮食中未消化的淀粉和多糖,抑制酵母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生长,减少神经毒性物质产生。同时,通过促进有益菌增殖,帮助肠道菌群恢复健康,改善患者行为、感知和语言发育能力。
在维生素领域,维生素 C、叶酸等 B 族维生素对大脑发育意义重大。维生素 B6 是治疗儿童自闭症的常用药物,大剂量使用可显著改善症状,如增加眼神交流、降低自我兴趣、减少脾气发作等。维生素 D 在维持大脑稳态、促进神经发育、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,孕期维生素 D 缺乏是引发 ASD 的环境危险因素之一。日本专家使用大量维生素 C 治疗自闭症儿童,使其在语言和动作方面取得一定进步。矿物质中的钙、铁等对健脑同样重要,钾、钠、钙、镁、锌等碱性矿物质缺乏,可能促进儿童自闭症的发生发展。
饮食干预在自闭症治疗中展现出广阔前景。通过深入了解营养素对自闭症神经发育的调节机制,合理运用特殊饮食疗法与营养素补充,有望为自闭症患者带来更多改善与希望,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