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恐惧袭来,有人习惯躲进角落平复情绪,而有些孩子害怕时必须躲进柜子,这看似极端的行为,实则是他们对空间安全感的本能追寻。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里,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,那些狭小封闭的空间,承载着孩子们对抗不安的脆弱却坚定的自我保护。
当恐惧袭来,有人习惯躲进角落平复情绪,而有些孩子害怕时必须躲进柜子,这看似极端的行为,实则是他们对空间安全感的本能追寻。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里,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,那些狭小封闭的空间,承载着孩子们对抗不安的脆弱却坚定的自我保护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,老师们经常发现,每当环境发生变化或面对陌生事物时,部分孩子会迅速寻找柜子、桌底等封闭空间将自己藏起来。一次校园设备检修时,突然响起的机器轰鸣声让原本安静的教室变得喧闹,有个孩子立刻冲向储物柜,蜷缩在堆满衣物的格子里,任凭老师轻声呼唤也不愿出来;还有孩子在新同学加入班级时,默默钻进午睡室的床铺下方,用双臂紧紧抱住膝盖,将脸埋进臂弯。这些在外人眼中“逃避”的行为,对自闭症儿童而言,却是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的安全感获取方式——狭小的空间隔绝了外界繁杂的刺激,有限的视野让他们不必直面未知的恐惧。
学校的老师们深知,强行将孩子从“安全区”拉出只会加剧他们的焦虑。为了帮助这些孩子,丽水星贝育园从改造环境入手:在每个教室角落设置半封闭的“安全小屋”,用柔软的毛绒垫子和遮光布营造温暖静谧的氛围,替代孩子们本能寻找的冰冷柜子;将储物柜的柜门改为透明材质,既能满足孩子对封闭空间的需求,又方便老师随时观察他们的状态。当孩子因害怕躲进空间时,老师们不会急于干涉,而是轻轻坐在附近,用平稳温和的语气讲述小故事,或是哼唱轻柔的歌谣,让安全感随着声音慢慢渗透进孩子紧绷的内心。
老师们还尝试用循序渐进的方式,引导孩子拓宽安全感边界。他们会将“安全小屋”作为开启社交的起点,邀请关系亲密的小伙伴一起在小屋内玩拼图、搭积木,让孩子在熟悉的空间中感受同伴互动的乐趣;通过绘本故事,向孩子展示不同角色如何勇敢面对害怕的事物,潜移默化地传递勇气。有个曾长期躲在柜子里的孩子,在老师持续的陪伴下,终于愿意从小屋探出头观察教室,后来甚至能在老师的鼓励下,主动参与集体游戏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,每一个躲进柜子的瞬间都被温柔理解。这里没有指责与催促,只有用爱搭建的安全港湾。老师们用耐心与智慧,守护着孩子们对空间的特殊需求,帮助他们在被尊重的环境中,一点点放下防备,尝试以更勇敢的姿态拥抱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