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紧张情绪来袭,有人习惯深呼吸,有人会不自觉搓手,而有些孩子却会反复咬嘴唇,这看似微小的举动,实则是口腔触觉替代安抚行为的体现。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里,许多孩子都有着类似的特殊行为,这些外人眼中“奇怪”的表现,藏着他们对抗不安、寻求慰藉的迫切渴望。
当紧张情绪来袭,有人习惯深呼吸,有人会不自觉搓手,而有些孩子却会反复咬嘴唇,这看似微小的举动,实则是口腔触觉替代安抚行为的体现。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里,许多孩子都有着类似的特殊行为,这些外人眼中“奇怪”的表现,藏着他们对抗不安、寻求慰藉的迫切渴望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的日常观察中,老师们发现每当环境发生变化,或是面临陌生情境时,不少孩子就会出现咬嘴唇的行为。新老师初次授课时,教室后排的一个孩子嘴唇很快被咬得发红,即便渗出细小血珠也无法停下;集体活动需要分组时,有的孩子会因不知如何融入而用力咬住下唇,身体也随之微微颤抖。对这些自闭症儿童来说,外界复杂的信息如同难以承受的压力浪潮,而咬嘴唇带来的触觉刺激,能让他们在混乱中抓住一丝确定感,就像溺水者抓住浮木般,是本能的自我安抚方式。
意识到孩子们的特殊需求后,丽水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开始寻找更安全、健康的替代方案。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多种材质的口腔咀嚼棒,既有柔软硅胶质地,也有稍带韧性的橡胶款,满足不同孩子对触觉刺激强度的偏好。老师们会在察觉到孩子紧张情绪时,及时递上咀嚼棒,用温和的语气引导:“试试这个,咬起来软软的。” 同时,在教室布置上也下足功夫,将容易引发紧张的公告栏换成柔和色调的背景,桌椅摆放避免尖锐转角,减少环境带来的压迫感。
老师们还尝试通过细微的陪伴与引导,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。他们会在课间与孩子并排而坐,轻声分享有趣的小故事,用轻松的氛围分散注意力;或是邀请孩子一起做简单的手指操,将注意力从口腔触觉转移到手部活动上。有个孩子曾在每次排队时都咬嘴唇,老师便设计了“排队小火车”游戏,让孩子们手拉手模仿火车行进,同时用欢快的语调喊出口令,渐渐地,这个孩子在排队时开始跟着节奏摆动身体,咬嘴唇的次数明显减少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,每一个因紧张而咬嘴唇的瞬间,都得到温柔的回应。这里没有强行纠正的严厉,只有理解与包容。老师们用智慧和耐心,将孩子的特殊行为转化为成长的契机,通过提供更合适的触觉替代物、营造舒适的环境,帮助自闭症儿童在充满安全感的空间里,慢慢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对抗紧张,以更从容的姿态拥抱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