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每天都在尝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。那些看似平静的面容下,或许正藏着一片情感荒漠,如同深不见底的孤独深渊,等待着被理解与照亮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每天都在尝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。那些看似平静的面容下,或许正藏着一片情感荒漠,如同深不见底的孤独深渊,等待着被理解与照亮。
初到学校的一个孩子,总是独自蜷缩在教室角落,眼神游离,对周围的喧闹充耳不闻。当其他孩子嬉笑玩闹时,他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拍手动作,偶尔抬头望向人群,又迅速将目光移开。这样的场景,在丽水星贝育园并不少见。老师们深知,这并非是孩子性格孤僻,而是自闭症带来的社交障碍,让他们困在自己的世界里,难以与外界建立情感联结。
为了打破这片孤独的“荒漠”,丽水星贝育园的老师们从最细微处入手。他们发现,有些孩子对特定的物品或动作有着特殊的执着。于是,学校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,准备了专属的陪伴物品。有的孩子喜欢触摸光滑的塑料片,老师便将这种材质的物品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;有的孩子沉迷于旋转小物件,教室的桌上就多了几个能平稳转动的陀螺。通过这些孩子熟悉且喜爱的事物,老师们慢慢找到了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。
在日常相处中,老师们摒弃了传统的说教方式,转而用持续的陪伴与关注传递温暖。即使孩子没有回应,老师也会坐在他们身边,轻声讲述当天发生的趣事,或是描述窗外的天气变化。渐渐地,有孩子开始用余光观察老师的举动,甚至偶尔会对老师的话语报以一个简单的点头。这些微小的反馈,都让老师们倍感振奋。
丽水星贝育园还十分注重营造稳定、舒适的环境。教室的布置长期保持不变,减少因环境变化给孩子带来的不安;每日的作息时间严格固定,让孩子们对生活产生可预期感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孩子们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,开始尝试走出自己的小世界。
学校的老师们还创造了许多独特的互动方式。比如,设计简单的“传递游戏”,让孩子们在传递物品的过程中,感受与他人的肢体接触和目光交流;开展“共同关注”活动,老师用夸张的语气和动作,引导孩子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事物上。这些看似普通的活动,实则是在帮助孩子们学习最基础的社交技能,填补他们情感世界中的空白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,每一个拥抱、每一次耐心的等待,都是老师们为驱散孩子孤独而做出的努力。他们明白,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并非易事,但只要持之以恒,用爱与理解浇灌,这片曾经荒芜的情感荒漠,终会绽放出希望的花朵。在这里,孩子们逐渐学会感受温暖、表达情感,向着充满阳光的未来迈出坚定的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