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室里,时常会突然响起物品坠地的声响。当获得期待已久的奖励,或是活动环节出现惊喜时,有的孩子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随手抓起身边的书本、文具用力扔出。这些看似失控的肢体动作,实则是自闭症儿童在情绪高涨时,因难以用语言和常规方式表达兴奋,而选择的极端释放途径,也成为学校老师们深入探索的教育课题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室里,时常会突然响起物品坠地的声响。当获得期待已久的奖励,或是活动环节出现惊喜时,有的孩子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随手抓起身边的书本、文具用力扔出。这些看似失控的肢体动作,实则是自闭症儿童在情绪高涨时,因难以用语言和常规方式表达兴奋,而选择的极端释放途径,也成为学校老师们深入探索的教育课题。
曾有一位刚入学的孩子,每次在节日庆祝活动中,兴奋到顶点时就会突然将手中的礼物抛向空中,甚至推倒附近的桌椅。起初,旁人的制止反而让孩子更加激动,肢体动作也愈发激烈。丽水星贝育园的老师们通过持续观察发现,孩子并非故意破坏,而是当情绪达到峰值时,无法通过语言、表情准确传递内心的喜悦,只能通过扔东西这种强烈的肢体动作,试图将满溢的兴奋 “宣泄” 出来。
为了帮助孩子以更安全、恰当的方式表达激动情绪,丽水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开始了一系列尝试。学校在活动区域的角落设置了 “情绪释放区”,地面铺设厚厚的软垫,墙上挂着柔软的硅胶球和充气棒。每当察觉到孩子情绪即将失控,老师会及时靠近,用温和的语气引导:“我们去那边玩大力扔球,比扔东西更有趣!” 在这个专属区域内,孩子可以尽情抛掷硅胶球,感受与扔东西相似的力量释放快感,同时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。
老师们还发现,提前规划活动流程和设置情绪缓冲环节,能有效减少激动时的失控行为。在举办活动前,学校会用图文并茂的日程表向孩子们预告每个环节,让他们对活动节奏有所预期。当进行到高潮部分,老师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做夸张的肢体律动,如高举双手欢呼、原地跳跃,将积攒的兴奋转化为集体参与的正向动作。这些有组织的肢体活动,既满足了孩子释放情绪的需求,又引导他们学会在群体中表达兴奋。
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行为特点,丽水星贝育园制定了个性化方案。有的孩子在激动时喜欢扔轻巧的物品,老师便准备色彩鲜艳的软飞盘,鼓励他们在户外进行投掷游戏;有的孩子对物体坠落的声响敏感,兴奋时扔东西是为了听声音,学校就提供发声玩具,让孩子通过按压、摇晃获得听觉刺激。同时,老师们还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,用布偶表演正确与错误的情绪表达方式,帮助孩子直观理解如何控制肢体动作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,每一次不受控制的扔东西行为,都被视为孩子与世界沟通的特殊语言。从失控的抛掷到有序的释放,从混乱的情绪表达到底蕴温暖的教育引导,学校用包容与智慧,为自闭症儿童搭建起情绪管理的桥梁。在这里,老师们用耐心解读每个激烈动作背后的情绪密码,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,逐渐学会用更平和、健康的方式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份喜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