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场景:教室顶灯刚打开,有孩子突然捂住眼睛尖叫;户外阳光稍强,便有孩子蜷缩在角落不愿动弹;甚至手机屏幕的微弱亮光,都能让一些孩子情绪崩溃。这些看似 “奇怪” 的对光线过度反应,很可能是自闭症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场景:教室顶灯刚打开,有孩子突然捂住眼睛尖叫;户外阳光稍强,便有孩子蜷缩在角落不愿动弹;甚至手机屏幕的微弱亮光,都能让一些孩子情绪崩溃。这些看似 “奇怪” 的对光线过度反应,很可能是自闭症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。
自闭症孩子的感官系统如同失调的精密仪器,对光线的感知和处理异于常人。普通孩子能自然适应的光线变化,在他们眼中却是难以承受的 “强光刺激”。学校里曾有个孩子,只要进入光线稍亮的区域,就会不停揉眼睛、来回踱步,严重时甚至用头撞墙;还有孩子坚持只待在拉着厚窗帘的昏暗角落,一旦有人拉开窗帘,就会歇斯底里地哭闹。这并非孩子 “任性”,而是他们的大脑无法正常过滤和处理光线信息,导致哪怕是普通光照,也会被放大成强烈的感官冲击。
除了生理上的感官异常,心理层面的影响也不容小觑。光线的突然变化打破了自闭症孩子熟悉的 “安全模式”,未知的环境变化会加剧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。当光线刺激与心理恐惧叠加,孩子就会通过逃避、哭闹甚至自伤行为来自我保护。长期处于对光线的过度恐惧中,不仅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,更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正常接触,影响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。
面对这些棘手问题,丽水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凭借专业经验和细致观察,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。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改造,教室和寝室都安装了可调节亮度的 LED 灯,老师能根据每个孩子的接受程度,将光线调至最舒适的亮度;窗户配备双层遮光窗帘,既能过滤刺眼阳光,又能通过调节缝隙让孩子逐步适应自然光;就连走廊的应急灯,也换成了光线柔和的款式,最大程度减少光线对孩子的刺激。
在日常引导中,老师们采用循序渐进的脱敏策略。对于极度害怕强光的孩子,先从调整室内灯光亮度开始,每天将亮度微微调高一点,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适应光线变化;再逐步引导孩子接触室外光线,从阴天在树荫下活动,到晴天短暂站在阳光下,每一步都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安抚。同时,老师们会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反应,一旦出现不适,立即暂停并调整干预节奏。
为缓解孩子对光线变化的恐惧心理,丽水星贝育园还运用视觉提示工具。制作 “光线变化小指南” 图画书,用简单易懂的插画展示不同场景下的光线情况,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;在教室门口设置 “光线提示牌”,用笑脸、哭脸等表情符号直观表示室内光线强弱,让孩子能自主选择是否进入。此外,老师们还会赋予孩子一定的 “控制权”,比如让孩子自己操作灯光开关,调节光线亮度,增强他们面对光线变化的信心。
经过丽水星贝育园的持续干预,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欣慰。曾经抗拒任何亮光的孩子,如今能在正常亮度的教室里安静学习;害怕阳光的孩子,也愿意在老师陪伴下在户外散步玩耍。这些进步不仅改善了孩子的生活状态,更为他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新窗口。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对光线存在异常反应,千万不要忽视,及时寻求像丽水星贝育园这样的专业机构帮助,或许就能为孩子点亮驱散恐惧的希望之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