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发现孩子总爱反复抚摸手机屏幕、光滑的瓷砖墙面,甚至抱着金属水杯爱不释手时,许多家长既困惑又担忧。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通过长期观察与实践发现,这种看似奇特的行为,实则是自闭症孩子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,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感官和心理需求。
当发现孩子总爱反复抚摸手机屏幕、光滑的瓷砖墙面,甚至抱着金属水杯爱不释手时,许多家长既困惑又担忧。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通过长期观察与实践发现,这种看似奇特的行为,实则是自闭症孩子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,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感官和心理需求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的日常里,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:午休时,有孩子悄悄用指尖来回摩挲塑料收纳盒的表面;课间活动,另一个孩子蹲在走廊,专注地抚摸地面新铺设的光滑地板砖。这些在常人眼中毫无意义的举动,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却是难得的 “感官盛宴”。研究发现,自闭症群体的触觉感知系统异于常人,普通孩子能轻松忽略的触感差异,在他们这里却被无限放大。粗糙的麻布可能带来刺痛感,而光滑的材质传递出的均匀、柔和的触感,就像给紧绷的神经按下 “舒缓键”。
这种对光滑物品的执着,还源于自闭症孩子对 “秩序感” 和 “可控性” 的强烈需求。丽水星贝育园的老师注意到,当孩子情绪焦虑时,抚摸光滑物体的频率会明显增加。比如,某个孩子在被要求尝试新活动前,会反复揉搓光滑的玻璃弹珠,仿佛通过这种稳定、可预测的触感,在内心构建起抵御外界变化的 “安全屏障”。光滑表面没有凸起、毛刺等意外刺激,每次触摸带来的反馈都近乎一致,这让他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,找到一种难得的掌控感。
此外,语言表达障碍也让触觉探索成为自闭症孩子重要的沟通方式。当他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感受和需求时,触摸光滑物品就成了无声的 “情绪出口”。丽水星贝育园曾记录到,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,会用脸颊轻轻蹭平板电脑的屏幕,眼神专注且平静 —— 这个动作或许是他在传递舒适与安心,也可能是在通过触觉刺激缓解紧张。
面对孩子对光滑物品的特殊偏好,丽水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并没有简单制止,而是将其转化为干预契机。在教室布置上,学校特意增加了安全的光滑材质教具:如边缘圆润的亚克力拼图板、表面细腻的硅胶积木,既满足孩子的触觉需求,又引导他们在探索中学习。老师们还设计了 “触感寻宝” 游戏,让孩子在限定区域内寻找光滑物品,找到后描述触摸感受,以此锻炼语言表达能力。
为帮助孩子拓展触觉体验,丽水星贝育园采用 “渐进式脱敏” 策略。对于只接受光滑触感的孩子,老师先让其隔着柔软布料触摸轻微粗糙的物品,再逐渐过渡到直接接触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,老师们始终相信,每个看似怪异的行为背后,都藏着孩子未被解读的内心世界。通过科学引导与耐心陪伴,那些曾沉迷于触摸光滑物品的孩子,正慢慢学会用更多样的方式感知世界,在细腻的触感中,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