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小区里,别的孩子活蹦乱跳玩游戏,自家娃却总踮着脚转圈,一转就是十几分钟,怎么叫都不停?家长以为是孩子 “调皮捣蛋”“玩上瘾”,但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这种看似奇特的行为,很可能是孩子的感官系统在 “求救”。普通孩子偶尔踮脚转圈只是一时兴起,而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背后,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感官需求。
在小区里,别的孩子活蹦乱跳玩游戏,自家娃却总踮着脚转圈,一转就是十几分钟,怎么叫都不停?家长以为是孩子 “调皮捣蛋”“玩上瘾”,但在丽水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这种看似奇特的行为,很可能是孩子的感官系统在 “求救”。普通孩子偶尔踮脚转圈只是一时兴起,而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背后,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感官需求。
在丽水星贝育园,曾有孩子一进教室就开始踮脚绕圈,从窗边走到门口,再从门口走回窗边,重复无数次。若是被强行阻止,就会情绪崩溃,哭闹不止。教师们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,这类孩子并非故意不听话,而是踮脚走路时腿部肌肉的紧绷感、转圈带来的轻微眩晕,能给他们的感官系统带来独特的刺激。对于感官失调的自闭症儿童来说,这种刺激就像 “镇定剂”,能让他们在混乱的感官世界中找到一丝稳定与舒适。大脑接收这些刺激信号后,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愉悦感,从而不断驱使他们重复这些行为。
面对这些 “停不下来的小陀螺”,丽水星贝育园的教师团队没有简单制止,而是用专业和耐心,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的干预方案。教师们首先化身 “行为分析师”,详细记录孩子踮脚走路、转圈的时间、频率,以及行为发生时的环境和情绪状态。有的孩子在感到紧张焦虑时,转圈次数会明显增多;有的则在无聊时,通过踮脚走路来 “打发时间”。
基于这些观察,教师们开启了循序渐进的引导。从基础的感官认知训练开始,教师们准备了不同材质的地垫,有柔软的毛绒垫、带有颗粒感的橡胶垫,让孩子光脚踩在上面,感受不同的触觉反馈。同时,教师会拉着孩子的手,带着他们慢慢行走,轻声说道:“我们像小企鹅一样,稳稳地走过去。” 当孩子能够平稳地在垫子上行走,不再一味踮脚时,教师会立刻给予拥抱和鼓励:“哇,你走得太棒了!”
为了转移孩子对踮脚转圈的过度依赖,教师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趣味活动。在 “身体平衡挑战” 游戏中,教师在地面摆放一排低矮的平衡木,邀请孩子像小猫咪一样,小心翼翼地走过去。过程中,教师会不断鼓励:“加油!把小手打开,保持平衡!” 还会开展 “模仿小火车” 游戏,教师带头挺直腰背,双手放在身体两侧,模仿火车行驶的样子,带领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 “呜呜” 前进。通过这些游戏,让孩子在欢乐的氛围中,自然地调整行走方式,体验不同运动带来的乐趣。
丽水星贝育园还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精心改造。教室和走廊的地面贴上了可爱的小脚印贴纸,引导孩子沿着脚印正常走路;在活动区域,设置了专门的平衡训练区,摆放平衡板、触觉步道等器材,满足孩子合理的感官刺激需求。此外,教师们在日常活动中,也会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。当发现孩子有踮脚转圈的苗头时,会及时用有趣的话题或新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:“快看,这里有一个超级好玩的拼图,我们一起拼好不好?”
经过丽水星贝育园教师们的不懈努力,许多孩子都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。曾经一刻不停地踮脚转圈的孩子,现在能和小伙伴手拉手,正常地在操场上散步;总是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 “小陀螺”,开始主动参与集体游戏,跟着大家一起蹦蹦跳跳。这些改变的背后,是丽水星贝育园的教师们用爱与专业,帮助自闭症孩子重新建立与外界的平衡,让他们不再被单一的感官刺激 “困住”,能够以更健康、自然的方式感知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