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热闹的集体活动中,总有一些孩子默默躲在角落,与欢声笑语的人群格格不入。10 岁的阳阳就是这样,在来到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前,他总是避开其他孩子的目光,一到集体活动时间,就独自蜷缩在教室最偏僻的角落。对许多自闭症儿童来说,交朋友不是不想,而是面对社交时的种种障碍,让他们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。
在热闹的集体活动中,总有一些孩子默默躲在角落,与欢声笑语的人群格格不入。10 岁的阳阳就是这样,在来到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前,他总是避开其他孩子的目光,一到集体活动时间,就独自蜷缩在教室最偏僻的角落。对许多自闭症儿童来说,交朋友不是不想,而是面对社交时的种种障碍,让他们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。
刚入学时,阳阳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警惕。当其他孩子主动靠近,他会立刻背过身,甚至用双手捂住耳朵,仿佛社交的声音和氛围对他来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刺激。星贝育园的老师们通过细致观察发现,阳阳的逃避行为源于自闭症导致的社交认知缺陷与感官敏感。普通孩子能轻松适应的热闹环境,对阳阳来说可能是充满压迫感的 “噪音场”,而他人的主动接触,也会让他因不知如何回应而产生强烈的不安。
为了帮助阳阳克服社交恐惧,星贝育园的教师团队为他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社交引导方案。老师们先从降低环境刺激入手,为阳阳创造相对安静、舒适的小范围社交场景。在一间布置温馨的小房间里,老师邀请一位性格温和、同样来自星贝育园的孩子与阳阳共处,房间内的光线柔和,播放着舒缓的白噪音,减少外界干扰。
最初,阳阳依然保持着抗拒的姿态,但老师并不急于让他互动,而是和另一位孩子一起玩简单的搭积木游戏,用轻松愉快的语气交谈,并不时将有趣的积木造型展示给阳阳看。慢慢地,阳阳的目光开始被吸引,偷偷观察他们的举动。老师捕捉到这一细微变化后,适时递给他一块积木,温和地说:“阳阳,你看这个积木可以搭成小汽车,你来试试吗?”
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,阳阳逐渐放下防备,开始尝试参与游戏。老师通过游戏中的互动,引导他学习简单的社交规则,比如轮流使用积木、用眼神回应同伴。每当阳阳做出一点进步,哪怕只是轻轻点头回应同伴的提议,老师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。
随着阳阳适应小范围社交,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开始逐步扩大社交圈子,增加参与活动的人数。在集体绘画活动中,老师特意将阳阳安排在性格开朗、友善的孩子中间,鼓励大家互相分享彩笔,共同完成一幅画作。起初,阳阳还是会不自觉地想要退缩,但在老师和同伴的带动下,他慢慢伸出手,接过同伴递来的画笔,小声说了句 “谢谢”。
如今的阳阳,虽然还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自如地融入集体,但他已经能主动靠近感兴趣的活动,偶尔还会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小发现。从总是躲在角落到愿意尝试参与社交,阳阳的每一点进步,都凝聚着星贝育园老师们的专业与耐心。在这所学校里,还有许多像阳阳一样的孩子,在老师们的帮助下,逐渐克服交朋友的难题,向着更广阔的社交世界勇敢前行。